各院(系):
根據教育部關于《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》和《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》等文件精神的要求,為進一步提高我校本科畢業設計(論文)質量,加強學術道德和教風學風建設,營造學術誠信氛圍,現將2021屆本科畢業設計(論文)檢測有關事項具體通知如下。
一、檢測對象
2021屆所有的本科生畢業設計 (論文), 包括雙學位畢業設計(論文)。
二、檢測工作要求
1、各院(系)應指定專人負責本院(系)學生的畢業設計(論文)檢測工作。
2、畢業設計(論文)檢測工作由各院(系)組織,具體操作安排由各院(系)根據實際情況確定。
3、各院(系)應確保畢業設計(論文)檢測工作達到保障畢業設計(論文)質量,切實促進學風建設的效果。
三、檢測工作安排
1、4月中旬,學校開通各院(系)管理員子賬號,對各院(系)教務員進行培訓。
2、4月下旬,各院(系)教務員在“中國知網”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中上傳本單位畢業生和指導教師的信息。
3、各院(系)應要求畢業生在畢業設計(論文)答辯開始前3周提交畢業設計(論文),并由院(系)組織在“中國知網”大學生論文抄襲檢測系統中上傳和檢測。每個學生的畢業設計 (論文)上傳前須按以下方式統一命名:學院_學號_姓名。需要注意,不能上傳壓縮文件。
四、檢測結果的認定與處理
1、各院(系)根據學科和學生的實際情況,對本院(系)的畢業設計(論文)檢測結果劃分等級。原則上:文字復制比在15%以內認定為A級,通過;文字復制比在15%-20%之間的認定為B級,通過;文字復制比在20%-50%之間的認定為C級,不通過,學生必須修改論文后經再次檢測;文字復制比在50%以上的認定為D級,不通過,不能參加答辯。
2、首次檢測“總文字復制比”≤20%的學生,允許參加答辯。
3、首次檢測未通過的論文的復檢在首次檢測公布結果兩周后進行。達到A級或B級后方可申請答辯,復檢仍不合格的應延期答辯。
五、檢測結果的應用
1.各院(系)完成檢測后,保留檢測樣本和檢測報告單等材料,并組織院(系)教學委員會對檢測材料進行審核、匯總,并分析總結本屆畢業生設計(論文)檢測情況,針對出現的問題采取必要措施,切實提高本科生畢業設計(論文)質量。
2.檢測工作是畢業設計(論文)教學工作中的重要過程管理環節,將納入院系年度教學工作評估中教學過程管理的觀測點內容。
六、檢測軟件的使用
1、使用者
我校應屆本科畢業生、畢業設計(論文)指導教師、院(系)教學管理人員及本科生院管理人員。
2、檢測軟件
檢測軟件為中國知網“大學生論文檢測系統”。
教師與學生登陸入口:http://hust.check.cnki.net/。
學院管理員登錄入口:http://hust.check.cnki.net/。
3、系統使用辦法
學生:學生登錄的用戶名是本人學號,初始密碼由學院設定。檢測時,論文電子版的文件命名格式為“學院_學號_姓名”。
指導老師:原則上,校內指導教師登錄的用戶名是本人工號,初始密碼由學院設定,校外指導教師登錄的用戶名是本人姓名的漢語拼音全拼,密碼是身份證號碼的后8位;院(系)已經自行設定命名規則的可以保持不變。學生論文上傳檢測后,指導教師可登錄“大學生論文檢測系統”查看、審閱學生論文檢測情況,并可給出評語,審閱后點擊選擇“通過”、“不通過,建議修改”、“不通過”中的一個選項。
院(系)管理人員:用戶名和密碼由本科生院提供。
請各級使用者及時登錄并修改密碼,防止盜用。
4、檢測方式與時間安排
①院(系)在保障檢測工作的效果的情況下,可根據實際情況組織檢測。每份畢業設計(論文)有兩次檢測機會。
②院(系)在系統中“通知學生首次檢測”后,由學生登錄系統提交論文進行檢測,指導教師在系統中對學生論文進行查看、審閱并給出評語及修改意見。各院(系)首次檢測全部完成后,才能通過系統再次分配權限開放第二次檢測。
③檢測時間:首次檢測為答辯前3周,第二次檢測為答辯前,具體時間由各院(系)自行確定并統一開放檢測權限。(操作方法:學生管理-學生檢測情況-通知學生檢測即可)。
七、注意事項
1、學生上傳到系統進行檢測的畢業設計 (論文)必須與本人實際作品一致,否則取消答辯資格并由院(系)進行處理。請指導教師嚴格審核把關。
2、檢測篇數是學校購買的有價資源,院(系)和學生應認真對待、謹慎操作,防止失誤。誤操作浪費資源者責任自負。
3、不得將管理賬號公開給學生,嚴禁單位或個人向他人提供收費檢測。
華中科技大學本科生院
2021年4月9日